新井白石(1657年3月24日-1725年6月29日),名君美,号白石,日本江户时代政治家、诗人、儒学学者,他对朱子理学、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文学等方面造诣颇深。原名为君实的新井,白石是后来的名号。他虽然出身浪人,却积极向学,并求师于木下顺庵,并专习朱子礼仪学数年,1709年,(永宝六年)成为日本幕府藩主第六代将军德川纲丰的文学侍臣,并于德川家继即位后续任辅佐幼君大臣,1716年,德川吉宗即位后,新井白石才告老退休,继续学术事业。后著作有《藩翰谱》、《东雅读史余论》、《古史通》等等。对织田信长公火烧比睿山事件提出则是“亡山门者,非信长也,山门也”的论点。此外还著有介绍北海道、琉球地理及历史、民俗和社会状况的《虾夷志》、《南岛志》。文学方面,以《白石诗草》为代表;具有自传性质的《折薪记》、《新井白石日记》及其书简集等,是研究其一生业绩的珍贵资料。遗作有《新井白石全集》(6 卷)传世。
0
0
对仗原为诗律术语。律诗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这个词,是从古时皇帝坐朝听政所设仪仗借用而来。《旧唐书·萧至忠传》:“旧制,大臣有被御史对仗劾弹者,即俯偻趋出,立於朝堂待罪。”宋王溥《唐会要·百官奏事》:“百官及奏事,皆合对仗公言。”古时朝堂上设的仪仗,左右两边不仅人数相等,而且穿着、姿式、所持兵器都是两边对称的。以此借用于律诗和对联,倒也很贴切。
其实我们不必等到皇帝有了仪仗才来研究对仗,仔细想一想,对仗不是谁发明的,而是天然的,是使用汉语的华夏民族的先人们在生产劳动和不断进化中产生出来的。无非是历史上的文化人发现了这个秘密,把它用于律诗对联的创作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罢了。
何以见得?我不妨设想一个远古先人生活的场面:几个先人在野外钻木取火烤野兽肉,柴火用光了,其中一人对另一人说:
我来烧火;
你去寻柴。
是不是符合实际呢?是不是很对仗呢?还是工对哦。并非我替远古先人作对联,也不是远古先人就会作对联,只是说明对仗本是事物应有之义,生活中我们是不自觉地使用了对偶。
0
0
图片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