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代 · 文苑图】绢本 设色
作者:周文矩
规格:纵37.4厘米*横58.5厘米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今日介绍的作品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所绘《文苑图》。对于此图的作者归属在学术界曾经颇有争论。由于画幅左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题“韩滉文苑图”字样,故曾有学者认为此图为南唐名家韩滉之作。但据徐邦达先生考证,此图应出自五代周文矩手笔,学术界目前也普遍认同此说法。周文矩作品以人物、车马、屋木、山水为主,风格纤丽,画衣纹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如《文苑图》中对衣纹稍作波折的处理即采用了“战笔”手法。
“文苑”,即文人雅客荟萃的地方;《文苑图》虽为五代时期的作品,但相传其内容描绘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等四人在江宁琉璃堂探讨交流的景况。
图一为《文苑图》全景,画面中四位文人在松下吟咏畅聊,姿态各异,从容潇洒,好不惬意。另有一童子陪侍左右,正于石前俯身研墨。整副画作仅描绘五人,但对人物的动态及服饰鞋靴的刻画十分细腻生动,给后世留下了及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图二至六分别为《文苑图》的局部。图二为画卷的左半部分,
0
0
【五代 · 文苑图】绢本 设色
作者:周文矩
规格:纵37.4厘米*横58.5厘米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今日介绍的作品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所绘《文苑图》。对于此图的作者归属在学术界曾经颇有争论。由于画幅左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题“韩滉文苑图”字样,故曾有学者认为此图为南唐名家韩滉之作。但据徐邦达先生考证,此图应出自五代周文矩手笔,学术界目前也普遍认同此说法。周文矩作品以人物、车马、屋木、山水为主,风格纤丽,画衣纹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如《文苑图》中对衣纹稍作波折的处理即采用了“战笔”手法。
“文苑”,即文人雅客荟萃的地方;《文苑图》虽为五代时期的作品,但相传其内容描绘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等四人在江宁琉璃堂探讨交流的景况。
图一为《文苑图》全景,画面中四位文人在松下吟咏畅聊,姿态各异,从容潇洒,好不惬意。另有一童子陪侍左右,正于石前俯身研墨。整副画作仅描绘五人,但对人物的动态及服饰鞋靴的刻画十分细腻生动,给后世留下了及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图二至六分别为《文苑图》的局部。图二为画卷的左半部分,
0
0
灵璧石拍卖榜第7名 清乙卯年 (1735) 金农及高凤翰题灵璧赏石
估价:HKD 1,800,000-2,800,000
成交价:HKD 2,200,000
拍卖会:佳士得香港2015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出云迭嶂 – 文人案头赏石
时间:2015-12-02
尺寸:高57cm
此石两面有刻文,一面刻苏轼《十八大阿罗汉颂》之其中四句:「我作佛事,渊乎妙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金农」款;另一面刻「一块石,奇而透。不能言,不会走。米元章见之下拜,苏东坡见之束手。乙卯凤翰题。」、「高」印。
金农 (1687-1763),字寿门、司农、吉金,号昔耶居士、冬心先生等,浙江仁和人。诗书画皆善,但际遇崎岖,一生未仕,后定居扬州卖画为生,画风新颖独特,为「扬州八怪」之一。
0
0
【五代 · 文苑图】绢本 设色
作者:周文矩
规格:纵37.4厘米*横58.5厘米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今日介绍的作品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所绘《文苑图》。对于此图的作者归属在学术界曾经颇有争论。由于画幅左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题“韩滉文苑图”字样,故曾有学者认为此图为南唐名家韩滉之作。但据徐邦达先生考证,此图应出自五代周文矩手笔,学术界目前也普遍认同此说法。周文矩作品以人物、车马、屋木、山水为主,风格纤丽,画衣纹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如《文苑图》中对衣纹稍作波折的处理即采用了“战笔”手法。
“文苑”,即文人雅客荟萃的地方;《文苑图》虽为五代时期的作品,但相传其内容描绘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等四人在江宁琉璃堂探讨交流的景况。
图一为《文苑图》全景,画面中四位文人在松下吟咏畅聊,姿态各异,从容潇洒,好不惬意。另有一童子陪侍左右,正于石前俯身研墨。整副画作仅描绘五人,但对人物的动态及服饰鞋靴的刻画十分细腻生动,给后世留下了及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图二至六分别为《文苑图》的局部。图二为画卷的左半部分,
0
0
图片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