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锋书法书法家彭锋

【 清 陈枚 《桐荫乞巧》 】册页,绢本设色,37×31.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正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桐荫乞巧》,是清代画家陈枚所作《月曼清游图册》的其中一页,描绘了七夕这天,年轻女子们将小针投入碗中乞巧的情景。画面中女人们以碗装水置于庭院,然后将一束针散放其中,人们争相观看在水中呈列的图案,据说图案的形状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越灵巧。 对开有清朝大臣、著名书法家梁诗正的七言诗:金风瑟瑟猎庭柯,曲槛清幽残暑过。满院梧桐凉似水,鹊桥云外报声多。一条银汉碧天横,秋入今宵分外清。乞巧金针谁度兴,双星烔烔向人明。
0
4
福州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据史载,西禅寺所在地怡山产荔,始于唐朝而盛于宋朝。宋代书法家蔡襄的"荔子丰标全台夏"诗句,便是明证。西禅寺在建寺之初,就遍植荔枝树,其中多为佳果。荔枝红熟之际,寺内就会举办"怡山啖荔"盛会。1100多年来,"怡山啖荔"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这株宋荔,树干内早已朽空,仅剩下一层不到10厘米厚的残存树皮,不但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枝叶茂盛,堪称奇迹。荔树前有一石刻,昭示"宋荔"。)
0
4
【 清 陈枚 《桐荫乞巧》 】册页,绢本设色,37×31.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正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桐荫乞巧》,是清代画家陈枚所作《月曼清游图册》的其中一页,描绘了七夕这天,年轻女子们将小针投入碗中乞巧的情景。画面中女人们以碗装水置于庭院,然后将一束针散放其中,人们争相观看在水中呈列的图案,据说图案的形状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越灵巧。 对开有清朝大臣、著名书法家梁诗正的七言诗:金风瑟瑟猎庭柯,曲槛清幽残暑过。满院梧桐凉似水,鹊桥云外报声多。一条银汉碧天横,秋入今宵分外清。乞巧金针谁度兴,双星烔烔向人明。
0
1
#浙派#【 明 戴进 《归田祝寿图》 】卷,绢本设色,40×50.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作者为明初书法家端木智祝寿所画。画面中一所宽敞的厅堂坐落于苍松翠竹之间,主人居中而坐,祝寿者纷纷而至。院落之后有高岭飞瀑,远山隐现。笔墨写意,皴笔简短劲健。人物勾画简括,略具形态而已。
0
1
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 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
0
7
杨静,1963年生,汉族,湖南汉寿人。八十年代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任张家界书画院院长,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美术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联书画交流中心创作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张家界创作中心副主任、首届旅游杯全国书法大赛组委会主任、评审委员。
3
1
杨静,1963年生,汉族,湖南汉寿人。八十年代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任张家界书画院院长,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美术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联书画交流中心创作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张家界创作中心副主任、首届旅游杯全国书法大赛组委会主任、评审委员。
4
1
杨静,1963年生,汉族,湖南汉寿人。八十年代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任张家界书画院院长,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美术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联书画交流中心创作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张家界创作中心副主任、首届旅游杯全国书法大赛组委会主任、评审委员。
4
1
@侨美唐荔园 的#龙虾伊面# :伊面又称伊府面,在台湾另称为意面,是一种油炸的鸡蛋面,为中国著名面食之一。 伊面相传清朝年间,曾任惠州知府及扬州太守等官的书法名家伊秉绶在位于宁化的家中宴客,厨师误将煮熟的鸡蛋面放入沸油锅,只好捞起后佐以高汤上桌。由于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后来,诗人、书法家宋湘尝过觉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还没有名字,便说:“如此美食,...
0
4
李龙发(曾用名:李龙法)男,山东峄县人,生于1955年,现任峄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职于峄城区书画院专业书画家。 受家父影响,自幼习书,工作之余临池不辍,潜心研究古人书艺,师古而不泥,作品风格气势豪放、潇洒浑厚灵动,章法严谨、以行草书见长,兼习花鸟。 其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各级展览,均有入展和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书画爱好者收藏,并作为贵重礼品送友人。2005年作品在全国首届文人楹展中获金奖。000
1
3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最着。
0
34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最着。
0
20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最着。
0
25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最着。
0
20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最着。
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