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远

《伯远帖》卷(东晋)王珣 故宫博物院
0
1
明末德化窑白釉竹节萧,其两侧六音孔,五孔上,一孔下,一口饰卐,梵音袅袅,通体白釉,莹润质糯。根据故宫档案记载,此瓷萧当年在清宫最为著名的书房——养心殿三希堂内陈放,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共处一室,可见赏珍。
0
14
晋 王献之《中秋贴》 ---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王献之的《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曾被清乾隆皇帝誉为“三希”,意即希世珍宝。
0
24
晋代 王珣 《伯远帖》--- 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0
8
三希宝帖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家族留给后世仅有的三件真迹(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0
8
伯远帖》,是东晋王珣(350-401年)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伯远帖》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0
20
三希堂是清乾隆帝的书房,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因收藏乾隆帝视为三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改名。乾隆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并御书匾额“三希堂”。三希堂内仅八平方米,但陈设幽雅、古朴,弥补了空间的不足:狭长的室内进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小室,里边的一间利用窗台设摆乾隆御用文房用具。窗台下,设置一铺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乾隆御座即设在高炕坐东面西的位置上。今天,乾隆皇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墙上。
0
2
花田小憩 韭花帖 & 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普通的韭菜花跟书法有着不解之缘,那就是闻名于世的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杨凝式是五代时梁、唐、晋、汉、周五朝元老,官至太子太保,一生狂傲纵诞,人称“杨风子”。 有一年秋天,杨凝式一觉醒来,已是午后。杨凝式觉得有点饿,这才想起中午没有吃饭。恰在此时,宫中给他送来了一盘韭花,不知是饿了还是韭花做得地道,吃起来特别美,格外难忘。为表达感激之情,杨凝式当即写了一封谢折,其中有“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然后派人送往宫中。 本是一封不经意写就的手札,连杨凝式自己也未在意,哪知后来竟成为传世之宝,是为《韭花帖》。 同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王徇《伯远帖》并称为“天下五大行书”。 这幅颇具传奇色彩的字帖,其缘由只不过是一盘韭菜花。因韭菜花而使杨凝式的一封谢折名声大振,反过来,《韭花帖》又使韭花更有了名气。这种双重的幸运,可谓空前绝后。
0
1
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陆机手书的《平复帖》,也是一纸书信;乾隆三希堂珍藏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也是书法大家的三张“便条”。
0
0
(玄)晋 王珣 伯远帖真迹扫描大图
0
0
伯远
0
0
在营里舞台比出道后舞台镜头还多 伯远
0
0
图源来自网络 伯远
0
0
20210906 | 伯远 下班 哪里的秋叶最美, 能不能趁着十月将至,喜欢我。 cr logo
0
0
创4选手汤伯远 图来自网络
0
0
在营里舞台比出道后舞台镜头还多 伯远
0
0
20210824|INTO1—伯远 贝德玛品牌大使 恭喜伯远成为贝德玛品牌大使~
0
0
20210827 伯远成为资生堂品牌护肤大使
0
0
20210827 伯远成为资生堂品牌护肤大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