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晋

庆密亲王奕劻第四女,就是晚清宫廷比较有名的“四格格”。光绪七年出生,生母为侧福晋合佳氏。她在光绪二十五年九月嫁给三等承恩公熙俊(熙俊姓喜塔腊氏,是孝淑睿皇后的本家,世袭承恩公,生父是总督裕禄)为妻,熙俊人称“熙九爷”,故而四格格也就被称为“熙九奶奶”、乃至于后来的“熙九太太”。
0
10
【绿地团花纹缂丝吉服袍】——清,142.2 cm。(费城艺术博物馆藏品)。女吉服袍,指太后、皇后、妃嫔以下福晋、夫人、淑人、恭人、公主、命妇等在重要节日和某些吉礼、军礼活动所穿的圆领、马蹄袖、上衣下裳相连属的右衽窄袖紧身直身袍。为左、右两开裾。女吉服袍有接袖,这是与男吉服袍相比最大的差别。《大清会典》对吉服袍的形制、色彩和纹样都有规定。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吉服袍,称之为龙袍。清中晚期在一些祝寿、喜庆节日里所穿的纹样已不拘泥于《大清会典》的规定。
0
5
【绿纱缀绣八团夔龙纹单袍】——清道光,故宫博物院藏。身长145厘米,两袖通长174厘米,下幅宽126厘米。绿色暗团龙实地纱面,二色平金及蓝色花卉织金缎边。石青纱绣彩云金龙领袖边,石青色暗团龙实地纱接袖,月白色缠枝花卉暗花纱袖衬。袍面采取二至四色晕法,运用平绣、缀绣、正戗针、打籽针、平金绣、钉线等工艺绣制八团二爪夔龙及海水江崖纹。『 此袍为皇孙福晋、皇曾孙福晋、皇元孙福晋等的吉服。』
0
2
#如懿传##如懿传朝服# 乌拉那拉·如懿,原名青樱,雍正皇后乌拉那拉氏侄女,弘历王府侧福晋,乾隆继后。十二阿哥永璂、十三阿哥永璟、五公主之母,居翊坤宫。出身大族,清冷倔强,自尊敏感。明知后宫难得一心人,仍渴望夫妻间的情感、尊重与信任。@i周迅 摄影@摄影师尹超 ​​​​
0
2
#如懿传##如懿传朝服# 乌拉那拉·如懿,原名青樱,雍正皇后乌拉那拉氏侄女,弘历王府侧福晋,乾隆继后。十二阿哥永璂、十三阿哥永璟、五公主之母,居翊坤宫。出身大族,清冷倔强,自尊敏感。明知后宫难得一心人,仍渴望夫妻间的情感、尊重与信任。@i周迅 摄影@摄影师尹超 ​​​​
0
1
【彩帨】——是清代后妃、满洲命妇等人在穿礼服时悬挂于朝褂扣上的一种饰物,在颜色、纹饰上有等级差别。《挂在朝褂的第二颗扣子上.]皇后、皇太后、皇貴妃彩帨是綠色的,繡”五谷豐登“,縧明黃色,縧上掛牙簽盒、火鑲袋、觿、削刀、荷包、香囊等物》【制度中的规定是后妃嫔用绿色,自皇子福晋起至满洲命妇是月白色。实物和档案记载中除了明黄,还有绛色、香色、蓝色等其他颜色。】
0
2
【绿地暗花纹花卉纹刺绣镶边吉服袍】——清,长139cm。 女吉服袍,指太后、皇后、妃嫔以下福晋、夫人、淑人、恭人、公主、命妇等在重要节日和某些吉礼、军礼活动所穿的圆领、马蹄袖、上衣下裳相连属的右衽窄袖紧身直身袍。为左、右两开裾。女吉服袍有接袖,这是与男吉服袍相比最大的差别。《大清会典》对吉服袍的形制、色彩和纹样都有规定。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吉服袍,称之为龙袍。清中晚期在一些祝寿、喜庆节日里所穿的纹样已不拘泥于《大清会典》的规定。
0
3
孝庄皇太极妃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清朝历史上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侧福晋,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
5
791
古风丽人 可是王府里的女人真多啊,多的让我生气,他今天宿在这个侍妾那里,明晚又宿在那个福晋那里,我就这样等啊等啊,等到天都亮了,他还是没来我这,你试过从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吗?
0
13
“今天她还是那么美”一位玉树临风的男子正呆呆的望着那位女子,“五阿哥吉祥。”女子行了行礼,“是啊,她已经是四哥的福晋,我的嫂嫂。”男子强颜欢笑,心里犹如刀绞,可他殊不知,此时也有人想他一样,甚至比他痛一百倍。
0
1
钮祜禄·绮雪,礼部尚书恭阿拉女。后事仁宗潜邸,为侧室福晋。1793年7月(乾隆五十八年六月),生皇七女。1795年7月(乾隆六十年六月),生皇三子绵恺。嘉庆元年二月,仁宗即位,册封为和妃。1797年(嘉庆嘉庆二年),四月孝淑睿皇后崩,五月,太上皇敕谕继位中宫,先封为皇贵妃,1798年8月(嘉庆三年七月),晋封为和贵妃。嘉庆四年,立为皇后。1801年(嘉庆六年四月),补办册后仪式。
0
2
【香色绸织彩云金龙纹夹朝袍】——清早期,故宫博物院藏。尺寸:身长135厘米,两袖通长170厘米。下幅宽125厘米,披领90×33厘米。香色缎面,月白色团龙杂宝实地纱里。肩左右饰缘、领袖边饰石青花卉云纹织金缎,披领饰红色园龙杂宝织金缎里,无背云。裾后开。袍面采取二至四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织彩云、金龙和海水江崖等纹样。 『此袍是嫔、贵人、常在、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等在夏季大典时穿用的朝服,织工细腻,晕色自然和谐,纹样质朴大气,体现了清早期妆花织物的高超工艺。』
0
4
古风丽人 记得我那一年刚刚入王府,就封了侧福晋,成了皇上身边最得宠的女人,王府里那么多女人,个个都怕他,就我不怕他,他常常带着我去策马,去打猎,他说他只喜欢我一个人,可是王府里的女人真多啊,多的让我生气,他今天宿在这个侍妾那里,明晚又宿在那个福晋那里,我就这样等啊等啊,等到天都亮了,他还是没来我这,你试过从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吗?
4
101
皇太后、皇后朝褂之一·前式。朝褂即后妃及贵族女性在朝会、祭祀等仪礼场合套在朝袍外面的礼褂。清代后妃的朝褂形制大致分三种,皇太后、皇后、皇贵妃朝褂饰五爪金龙纹,贵妃、妃、嫔朝褂饰五爪蟒纹。皇子福晋以下朝褂形制只一种,皆饰蟒纹。 【典 制】 皇太后、皇后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寿。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
0
11
皇太后、皇后朝褂之二·后式。朝褂即后妃及贵族女性在朝会、祭祀等仪礼场合套在朝袍外面的礼褂。清代后妃的朝褂形制大致分三种,皇太后、皇后、皇贵妃朝褂饰五爪金龙纹,贵妃、妃、嫔朝褂饰五爪蟒纹。皇子福晋以下朝褂形制只一种,皆饰蟒纹。 【典 制】 皇太后、皇后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寿。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
0
17
皇太后、皇后朝褂之二·前式。朝褂即后妃及贵族女性在朝会、祭祀等仪礼场合套在朝袍外面的礼褂。清代后妃的朝褂形制大致分三种,皇太后、皇后、皇贵妃朝褂饰五爪金龙纹,贵妃、妃、嫔朝褂饰五爪蟒纹。皇子福晋以下朝褂形制只一种,皆饰蟒纹。 【典 制】 皇太后、皇后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寿。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
0
20
皇太后、皇后朝褂之三·后式。朝褂即后妃及贵族女性在朝会、祭祀等仪礼场合套在朝袍外面的礼褂。清代后妃的朝褂形制大致分三种,皇太后、皇后、皇贵妃朝褂饰五爪金龙纹,贵妃、妃、嫔朝褂饰五爪蟒纹。皇子福晋以下朝褂形制只一种,皆饰蟒纹。 【典 制】 皇太后、皇后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寿。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
0
14
孝圣宪皇后(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 钮祜禄氏,生于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岁入侍雍王府,名号为格格,为雍正胤禛之侧福晋。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1723年3月(雍正元年二月),册封为熹妃,入居景仁宫;1730年(雍正八年),进熹贵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享年85岁。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0
2
皇太后、皇后朝褂之三·前式。 朝褂即后妃及贵族女性在朝会、祭祀等仪礼场合套在朝袍外面的礼褂。清代后妃的朝褂形制大致分三种,皇太后、皇后、皇贵妃朝褂饰五爪金龙纹,贵妃、妃、嫔朝褂饰五爪蟒纹。皇子福晋以下朝褂形制只一种,皆饰蟒纹。 【典 制】 皇太后、皇后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寿。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
0
15
【香色缂丝彩云金龙纹夹龙袍】——清乾隆,清宫旧藏。身长142厘米,两袖通长176厘米,下幅宽121厘米。香色缂丝面,月白色团龙直径纱衬里。通体以二色金线缂织金龙纹九条,间饰五彩祥云,蝙蝠和以八仙手中法器组成的暗八仙纹。下幅为海水江崖纹,并织仙桃和楼阁殿宇、仙鹤衔筹,组成《海屋添筹图》。寓“添寿”、“长寿”等吉祥意。其纹样全部缂织而成,主要运用了平缂法,并以长短戗、凤尾戗、结、缂金、缂鳞等缂法做点缀。缂工精细,色彩丰富,充分体现了缂丝“通经断纬”以小梭子运梭的长处。 《此袍为嫔、贵人、常在、皇子福晋所穿吉服》
0
5
古代记载国史的史册或金箔制诏书,皇帝授藩属、诸侯、宗族、妃嫔与功臣等以封爵,皆举行一定仪式,对受封者宣读授给封爵名号的诏书。这种诏书叫“册文”,简称“册”。宣读后,将册文连同印玺授给被封人,称册封。清立皇后之礼称册立,余称册封。清朝宫规典制订定:太皇太后、皇太后用金册金宝。太妃用金册、金印,太嫔有金册而无金印(道光朝之后,太妃、太嫔的金册和金印改以嘉玉制成) 立皇后与封皇贵妃、贵妃、亲王、亲王世子皆金册、金宝。妃用金册、金印。嫔有金册、无金印。贵人、常在及答应,无金册、金印。封郡王及郡王福晋册、印皆银制饰金,封郡王长子、贝勒、贝子及郡主、郡君、县主、县君则皆用纸册。
0
2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 富察·英琦,孝贤皇后生于1712年3月28日(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27年9月3日(雍正五年七月十八日)奉旨与皇四子弘历成婚,为嫡福晋。1728年雍正六年生弘历长女;1730年(八年)生次子永琏;1731年(九年)生弘历第三女。1735年10月8日(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即雍正帝去世当日,奉懿旨册为皇后。1738年1月23日(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行册立礼。1746年5月27日(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生皇七子永琮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