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王羲之行书《何如帖》
《何如帖》是东晋王羲之书写的手札尺牍。行书,3行,27字。结体瘦峻,点画铦利。收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迹为唐代依照原作双钩廓填的响拓本。
释文: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①?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②,寻复白③。羲之白。
大意:
王羲之告:不知阁下身体近来又怎样?(此事)等待一段时间再奉告。由于我身体受寒不适而无可奈何,(此事)探究后再告知。羲之告。
书法赏析:
点画清劲
《何如帖》笔画清劲,雅静宜人。整篇作品气息静谧婉丽,无一丝渣尘。用笔练达爽峻,如铁削泥,显示出一种肯定与从容的意态。线条虽细,但筋、骨、血、肉无一不全。用笔多有侧锋,然并无扁薄之病。结体秀长飘逸,已完全脱去隶书的痕迹。简远、高贵、不激不厉的魏晋风度于《何如帖》表露无遗。
0
0
旷世国宝——王献之 行书《鸭头丸帖》欣赏
东晋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为王羲之第七子,字子敬。他幼时从父学习书艺,得到悉心传授,奠定坚实基础,显露超人才华。后来他取法张芝,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赢得了与其父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稿行之草”的行草是其独创的书体。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名,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
0
0
图片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