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若印心
2014年11月15日 7:41
关注

民国·蔡锷《行草王维诗轴》 《行草王维诗轴》,书于丁卯清和月,即1915年4月,为稀见之作。书写内容是王维在陪同李隆基一起游玉真公主的山庄时所做的一首应制诗,名为《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此作节书前九韵,尽抒风月,其时当为蔡锷与小凤仙厮密情深,书此寄情喻意。所书摒弃王诗最后两句,暗藏将军力建共和,为铲除封建帝制绝不与之妥协的决心。此件诗轴字里行间挥洒出一代名将飒爽的英气与大度。

评论
收藏
更多
《论语·季氏》中有这么一则: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3
16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12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9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1
7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6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7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9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7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6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5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7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10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8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8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8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6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5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6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8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生于公元659年,殁于公元746年,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
0
13
赵孟頫小楷代表作《无逸》,作于1301年前后,与杨毅桓篆书《无逸》同装在一起,《石渠宝笈》初编卷十三著录,曰“元人三体书无逸篇一卷”。杨书为大德己亥(三年),萧书为大德辛丑(五年)。赵书大约也在这个期间,那么就是四十六至四十八岁时的中年之作了。
1
18
赵孟頫小楷代表作《无逸》,作于1301年前后,与杨毅桓篆书《无逸》同装在一起,《石渠宝笈》初编卷十三著录,曰“元人三体书无逸篇一卷”。杨书为大德己亥(三年),萧书为大德辛丑(五年)。赵书大约也在这个期间,那么就是四十六至四十八岁时的中年之作了。
1
24